返回列表 发帖
在听一个不知哪国的人讲一战。
说到贝多芬,想起个段子:奥地利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让人以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,希特勒是德国人。

TOP

本帖最后由 269651 于 2017-4-21 16:43 编辑

不是贝多芬是莫扎特……

贝多芬祖籍荷兰
元首自己要认自己是的德国人也就那样了

陶尔斐斯要是没挂也许又是另一个样子

德奥之间的关系复杂、微妙,好事大家就是一家子(特别是艺术上),坏事还要互掐

TOP

小德意志取代大德意志后,估计这就已经是必然了,不是两国哪位领导人能改变的。
话说自从玩了一战,才发现南部邦国统一后还这么自治不是没道理的,巴伐利亚戴金羊毛太正常了,符腾堡过去的军服明显是奥地利样式。连沙俄都学普鲁士了,符腾堡你这得多病娇才死活要照奥地利来……

TOP

奥地利对于贝多芬倒是很重要的地方,维也纳反正没白去。

第一次去维也纳被莫扎特提携了一下。不过第二次去维也纳时莫扎特已挂了,还好海顿健在……

法军进攻维也纳对贝多芬应该有很大触动……

贝多芬晚年由于身体与梅特涅统治的原因,稍有消极。贝多芬挂掉70年后,德国古典音乐最后的辉煌也落幕了。

魏玛共和国时期,现代音乐已然流行。不过了解兴德米特、奥尔夫的恐远比贝多芬少


怎么说着说着就跑音乐家上了……

TOP

而且感觉要往“堕落的艺术”上跑了……

TOP

一战令颓废主义、达达主义啥的兴起,德、法都有思潮。中国也未能免俗。

兴德米特的作品,下过一个木管五重奏,不能说悦耳。

TOP

一战后的德国,确实开放、现代得过头了,到德三物极必反也正常。
为魏玛默哀一秒钟……
倒是法国保守得令人诧异。

TOP

20年代法国更关心自己的殖民地

兴德米特事件或就是物极必反的一个例子。结果人家去美国发展了……

TOP

论包豪斯的跑掉……
不过“堕落”绘画建筑之类的虽然很难在德国坚持下去,但音乐其实还算继续扎根没被摧毁的。
当然大音乐家或者大乐队不能不跑,毕竟目标太大,然而民间的青年爱好者们从来就没消失过,比如各地都有“打游击”的爵士乐队。
类似七十年代的天朝城市小乐团,在那个年代都能走上摇滚之路……

TOP

正在听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(布拉格),K504

作于1786年,莫扎特把此曲带到布拉格首演。个人喜欢第一乐章。

说话布拉格和奥利地渊源深厚,又是座美丽的文化之城,过去150年见证了国家的变迁。但是鲜见动漫作品里有此处为背景的。登、糖、渡等知名人士如有机会还是应该去欣赏这座城市的。

PS:有一说捷克是19世纪奥利地的极为发达的大工业省

TOP

返回列表